文案详情
导航

《盐运古镇》第二集纪录片配音文案

城市专题片 512 96


流动在盐道上的盐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中介物,而借助于这个中介物演绎出的却是更多丰富多彩的叙事。

随着川盐入黔的规模逐渐扩大,盐商在运输沿线开始设立站点,川盐靠岸到达站点后,转而人背马驮运到下一个站点,或者再装船上运到另一个站点。为了方便中转,盐商在沿线的这些站点设立了大小不等的盐仓、盐库。而大量经营盐业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以及搬运脚夫、苦力劳工等等在此聚集,开始在这里定居生活。这些站点因船只的停靠修整,盐巴的转运和集散而兴旺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批因盐而兴的新场镇。




龚滩,地处乌江流域,以滩险水急而闻名。是川盐入黔涪岸的重要中转站,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龚滩成为涪岸的重要中转站后,引来了四方客商,一时八面来风,人烟凑泊,竟成为一热闹繁荣的城镇。

长长的石板街,别具一格的吊脚楼以及古朴幽静的四合院,还有那些气宇轩昂的寺观庙宇、会馆楼台。这些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仿佛还在散发出当年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秦会馆是古镇最宏伟的建筑,光绪年间,陕西商人张朋久来龚滩开设盐号,修建了“西秦会馆”。会馆建筑的气象堪比寺观庙宇,被当地人称之为“红庙子”。

这是当年的四川商人修建的川主庙。供奉的是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李冰修建都江堰而闻名天下。民间将他视为神祇。传说都江堰有恶龙,兴风作浪祸害人间,被李冰降伏,从此四方得保安宁。古代四川商人在外地经商,都会设庙塑像,祭祀供奉李冰。川主庙也就是四川商人聚会议事的会馆。


龚滩 “永定成规”碑,是当年为规范脚夫、苦力、夫头的力钱分配而立的,具有法规的作用。如今,这块石碑已成为研究乌江盐运史的重要文物资料。

龚滩的柴火绿豆粉,其制作完全采用传统手工艺。这种在乌江流域随处可见的地方小吃,似可见证涪岸盐业的兴衰。当年在乌江盐道上忙碌的船工、脚夫,他们吃的绿豆粉,不知道是不是今天的味道?

仁岸是清代乾隆年间划定的四大盐道之一。在这条盐道上,复兴、丙安、葫市因停泊船只而发展为集镇,元厚因滩险断航而成为中转港,此外还有,土城、二郎滩、马桑坪、茅台等地方凭借着盐运所带来的商贸繁荣而壮大成新兴的场镇。这些地方原来的居民绝大多数也因盐运而脱离了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商贸或运输,这一系列的动作改变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结构,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大同古镇,距离现今的赤水市市区仅有6公里,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大同古镇曾经由于连续的战乱而几近遭受灭顶之灾,人口急剧减少,萎靡不振。所幸随着川盐入黔的发展,大同古镇成为盐商的中转站,慢慢又恢复了元气,忙碌起来的集镇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里是货船补充供给和修理船帆的一个停靠点,当时此地居民多以经营铁匠铺为生。主要加工出售旧船所须用的铁钉,铁梢,环扣之类的小铁具。小镇最繁荣的时候,经营打铁的铺子就有六七十家之多。

在大同,我们还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民间绝技——独竹漂。划者赤足站在一根长约8米的大楠竹上,手持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自如的划行。这种绝技的前身其实是赤水河上放排的水手都会的独木漂。水手们为了打捞散架的木排而掌握了这种只木独漂的绝技。


丙安,古称丙滩,是川盐入黔著名的驿站和商品集散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有水运之便,还是连接川黔的古道险隘。位于大丙滩南岸的丙安古镇,必然成为控制赤水河航道和川黔陆路驿道的商贸码头和军事要塞。从有史可考的秦汉时期至民国时期,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设置规模大小不一的军事机构。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

丙安古镇的发展和兴衰,与赤水河的盐运史密不可分。

大丙滩因滩大水急之险,盐船到了太平门下河边的码头以后,载满盐的木船便无法继续前行。

纤夫将盐船拉上丙滩,停泊在上码头岸边。待搬运夫将卸下的盐包重新装船,方可以再次启航。从丙安上码头岸边尚保留下来的这许多的栓船用的石鼻子和石墩子,可以想见当年纤夫、船工们在此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劳动和汗水。

在丙安起运上岸的盐巴,一般有两个去向,一是由人工将岸边的盐再次装船,启航继续沿赤水河上行,运达目的地。另一个去向是改走陆路盐道,人背马驮,经过“穿风坳”古驿道,运往附近乡镇和四川省的毗邻地区。


数百年间,丙安古镇因居赤水河中游,凭借着丙滩水路天险和穿风坳陆路咽喉,便成为盐船云集,商贾汇聚,水陆分流,物资集散的重要码头和商埠。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场市更加繁荣。

丙安古镇既是川盐水运转陆的中转站,又是过往商旅的食宿站,还是赤水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地。赤水河上穿梭来往的商船航行途中必在此停留整顿,陆路过往的行人客商也多在此驻足停留。几百年的上下往来之间,成就了丙安古镇的繁荣与昌盛。


昔日的古镇,沿岸酒肆茶馆比比皆是,饭铺客栈遍设林立。每当集市开张之日,赶集的山民,客商云集互市,狭窄的街道两旁店铺齐开,食盐、竹木、茶叶、竹笋、毛皮、药材、禽类、肉类、粮食,等物资交易频繁,正如古人有诗所言:“满眼盐船争泊岸,收点百货夕阳中”。

到了上世纪中页,随着现代公路交通网络的兴起,传统的水运让位于汽车陆运,丙安古镇才日渐冷落下来。时光流转,白云远去,如今的丙安古镇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安详而平静,赤水河洗去了它昔日容颜的铅华,只有那依山而建的木质悬空吊脚楼群,经千年风霜,仍稳如磐石。

薄暮时分,安静的小镇灯火稀疏,川盐入黔的脚步已经在这里留步停足。但这段历史足迹的音韵却依然在这条狭窄的石板街深处缭绕不息。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资讯
  • 最新问题
已经到底啦!
预约配音服务 关闭
预约成功后,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通畅
预约成功
您已预约成功,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保持电话通畅
配音客服微信二维码

关注【客服微信】

抢先听最新案例,新客礼包等你拿!

提交
复制成功 微信号:18996381623 添加微信好友, 详细了解!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