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详情
导航

纪录片《山河岁月》解说词脚本——第二十集:两点一存

历史纪录片 722 45
【字幕】陕西,延安市,中共七大会议旧址
“有人说,陕北这个地方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不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这是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上的一段讲话。他所说的落脚点是指红军长征最终落脚的区域,出发点是指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地。而毛泽东所说的陕北则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
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鸡娃子这个叫来,狗娃子咬,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哟了……”这首陕北民歌唱出了当地人民群众对刘志丹和红军的爱戴。陕甘根据地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许多根据地一样,也是历经血与火考验而形成的红色区域。
【字幕】习仲勋,刘志丹;甘肃,陇南市,两当兵变旧址
1932年的一天,19岁的习仲勋第一次见到了29岁的刘志丹。几个月前,由习仲勋、刘林圃等人领导的“两当兵变”刚刚遭受挫折。
【同期声】刘力贞,刘志丹之女(2002年采访):“那时候习仲勋仅仅只有19岁,我父亲说你这个失败算不了个啥,我比你失败的还多,我都失败了,就搞兵运的时候失败大大小小70来次。他说,失败就要很好地去总结经验,继续战斗。”
【字幕】刘志丹(1903-1936);刘志丹,谢子长
刘志丹,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领导震动西北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后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1932年,刘志丹与谢子长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甘边和陕北开展武装斗争。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刘志丹总结说:“西北地区大大小小的起义和兵变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徐占权,研究员:“就像毛泽东那样,上了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有一个落脚的点,这样好应付敌人的进攻。因此,他就明确地提出了要向井冈山学习。”
【字幕】陕西,旬邑县,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王泰吉(1906-1934);陕西,铜川市,薛家寨革命旧址
如何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成为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人深入探讨的问题。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这是陕甘边苏区第一支正规红军。然而,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一直追随“左”倾路线,一方面将刘志丹、谢子长等排挤出领导层,另一方面不顾敌强我弱,强令红二十六军主力南下渭华,遭敌军围追堵截,兵败南山。陕甘边苏区核心地带照金也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就在此时,在杨虎城部任骑兵团团长的王泰吉率部在耀县起义,在敌军重兵围追堵截下,起义部队终因寡不敌众被打散,王泰吉率领的余部向照金突围,见到了率领部队前来接应的习仲勋。一见面,王泰吉就对习仲勋说:“我总算回到党的怀抱了!”
【字幕】习仲勋(1913-2002);陕西,铜川市,陈家坡会议旧址
面对危局,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习仲勋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他的提议下召开了陈家坡会议。
【同期声】时任陕甘边游击支队政委,张邦英,民政部原副部长(2002年采访):“仲勋同志主持的会议,大家发表意见,开了有一天一个晚上吧,开的时间很长。”
【同期声】习仲勋谈话录音(1988年3月):“就剩了这点军队了,大家还都不闹团结,那打什么呀?怎么打仗呢?临时打仗再集中,不行!没有主力不行啊,避免被大家各个击破,一个一个地叫人家消灭了。你有这个主力嘛,其他游击队才跟着你打。没有这个(陈家坡会议),以后就没有南梁苏区。”
【字幕】王泰吉,高岗,习仲勋
陈家坡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由刚刚率部起义来到照金根据地的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治委员。习仲勋等还提议,为南下作战未归的刘志丹保留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的职位。
【字幕】王泰吉,刘志丹;秦武山、习仲勋、张秀山;李妙斋、周冬至
18岁考入黄埔一期的王泰吉和黄埔四期毕业的刘志丹都是能战善战的骁将。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刘志丹、王泰吉等决定,部队跳到外线作战,以打破敌军的“围剿”。王泰吉、刘志丹率部队奔袭甘肃合水、庆阳,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声势震动陕甘。率少量红军游击队留守照金的秦武山、习仲勋、张秀山等,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军临危不惧,激战半月后不得不放弃照金。照金根据地失守,李妙斋、周冬至等一批英勇牺牲的共产党人长眠于此。
【同期声】陕西铜川市照金镇绣房沟村村民,祁振海,老赤卫队员(2003年采访):“我们这个地方也不是容易来的。也是革命先烈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在薛家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长眠了当年红军革命很多的初创英雄,也保护了国家大量的栋梁之材、栋梁之材啊!”
【字幕】陕西,西安市,革命公园
照金根据地失守让刘志丹和战友们痛定思痛。1933年1月,刘志丹提出“狡兔三窟”的思想,决定以南梁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就在这个关键时期,担任红四十二师师长的王泰吉经师党委同意,前往豫陕边做兵运工作途中被国民党民团扣押。1934年3月,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西安,年仅28岁。临刑前,王泰吉留下了正气凛然的绝命诗:“崤函振鼓山河动,萧关频翻宇宙红。系念袍泽千里外,梦魂应知寄愁容。”习仲勋一直深深怀念这位革命战友。1951年就提议西北局和陕西省政府为王泰吉在西安革命公园内修建纪念亭。
【字幕】刘志丹,谢子长
1934年夏天,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与谢子长领导的红二十七军并肩作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两次“围剿”,根据地扩充到30多个县,陕甘边、陕北两大苏区连城一片。军事上的胜利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同期声】“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字幕】习仲勋,刘志丹;国画《习仲勋在南梁》,陈延(2011年)
甘肃华池县南梁荔园堡,传统南梁说唱仍是当地群众喜爱的曲艺表演。80多年前,这个古老的戏台见证了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1934年11月,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以无记名的方式选举习仲勋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为军委主席。那一年,习仲勋刚满21岁,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刘志丹、习仲勋主持制定了关于陕甘边巩固与发展的“十大政策”。其中,土地政策的影响尤其深远。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徐占权,研究员:“当时普遍流行的一个(政策),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但是他们不这样,他们要给地主分一定的田,给富农分一点点好田,这就在土地政策方面体现了实事求是,体现了独立自主,体现了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十大政策”有效促进了苏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扩大了群众基础,巩固了执政根基。
【字幕】甘肃,华池县,寨子湾
为了杜绝腐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个法令:凡一切党政军干部,如有贪污十元以上者,执行枪毙。因为有这样的法令,陕甘边根据地的工作人员中从未发生过贪污案件。
【字幕】永坪会师合影
1935年9月15日,从鄂豫皖苏区出发的红二十五军经过近一万里的长途跋涉,到达陕北。次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7日,红二十五军与陕甘苏区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字幕】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
9月17日,中共中央与中央红军翻越岷山到达甘肃宕昌县哈达铺,这个以盛产当归著名的小镇自古就是川陇交界地带一个商贸重镇。在这个繁华小镇,饥寒交迫的中央红军终于得到一次很好的修整,政治部提出口号“大家都要吃好”。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姚有志,战略研究部原部长:“每人分一块大洋。那一块大洋是什么概念?当时五块大洋就能买一头猪,那个含金量就是很高的。”
【字幕】邓小平,罗荣桓;贾拓夫
几个月来一直靠干树叶解决烟瘾的罗荣桓和邓小平在哈达铺终于抽上了真正的烟叶,而烟瘾比他们更大的毛泽东此时有了惊喜的发现。从哈达铺这间邮政代办所收罗到的一推报纸上,他得知: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和大片根据地。毛泽东马上找来红军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部长贾拓夫,向他询问陕北的情况。
【同期声】贾虹生,贾拓夫之子:“我父亲(原来)是陕西省委工作的人,关于陕北革命斗争的事情,像刘志丹同志他们建立根据地的一些事情,我父亲都是了解的。”
【字幕】甘肃,通渭县,榜罗镇会议旧址
“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1935年9月22日,哈达铺关帝庙内,毛泽东宣布红军将要向陕北去。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的中国工农农军陕甘支队也在这一天正式成立。五天后,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此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
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令蒋介石十分震惊,他害怕红军东进天水威胁西安,遂将其主力向天水集结,并以一部兵力占领渭河附近的武山、漳县两城,防止红军东进。与此同时,又加强了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字幕】《习仲勋文集(上卷)》
40多年后,习仲勋回忆说,红军在前方打仗,抵抗蒋介石的进攻不断取得胜利,“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却在后方先夺权后抓人,陆续将刘志丹等大批陕甘边红军和边区政府干部逮捕关押,陕甘根据地陷入严重危机。
【字幕】李维汉、贾拓夫、王首道;李维汉
此时,毛泽东正率领陕甘支队一路翻越六盘山向吴起镇前进。在吴起,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得知陕北肃反的情况后,当即决定派李维汉、贾拓夫、王首道携带电台前往瓦窑堡传达中央指示:“停止捕人,停止审问,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11月初,又成立董必武任书记的五人委员会,负责纠正陕北地区肃反工作扩大化的错误,刘志丹等一批遭到逮捕关押的干部获得平反释放。李维汉同志回忆说,由于当时还处于战争环境,没有来得及在路线上分清是非,也没能为蒙冤的干部进行彻底平反,所以对他们的工作分配、特别是对一些高级干部的工作分配,一般是不公正的。直到1942年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才对西北党史、军史问题作出正确评价,彻底肃清了“左”的错误。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迎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11月20日至24日,在直罗镇取得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的重大胜利,巩固了陕甘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字幕】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同期声】曾任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王世泰(2002年采访):“党中央、中央红军,长征路上极端困难的情况之下来到了陕北。假设没有陕甘宁边区这一块根据地的话,那中央苦了,那困难大了,那在西北站不住脚。”
【字幕】陕西,子长市,瓦窑堡会议旧址;油画《瓦窑堡会议》,沈尧伊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形势下,党的总任务是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党在新形势下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1936年应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
【字幕】刘志丹,习仲勋
1936年2月至7月,红一方面军先后进行东征和西征,将陕甘根据地扩大为陕甘宁根据地。在刘志丹率新成立的红二十八军东征前夕,习仲勋在瓦窑堡见到了即将踏上征程的刘志丹。
【同期声】刘力贞,刘志丹之女(2002年采访):“我父亲就给他说,他说你应该跟咱们的同志打个招呼,说中央来了,一切事情都应该好办了,要相信中央。”
【字幕】陕西,中阳县,三交镇
临别时,刘志丹一直目送着习仲勋骑马远去。走出很远,习仲勋回头望去,刘志丹还在山坡上向他挥着手。他不会想到,这竟是一场永别。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率部东征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得知刘志丹牺牲的消息,习仲勋悲痛不已。战友们告诉他,志丹同志牺牲时衣袋里仅留下半截铅笔、两个烟头。
【字幕】陕西,延安市,志丹县
刘志丹留给这个世界的,还有他未能实现的报国壮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着这支刘志丹用过的勃朗宁手枪。为了表达投身抗日战场的决心,他在枪把上亲手刻下的“抗日救国”四个字至今仍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为刘志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936年6月,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志丹县。1940年,中共中央指示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志丹县修建刘志丹烈士陵园。陵园落成后,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的题词只有四个字“红军模范”!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资讯
  • 最新问题
已经到底啦!
预约配音服务 关闭
预约成功后,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通畅
预约成功
您已预约成功,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保持电话通畅
配音客服微信二维码

关注【客服微信】

抢先听最新案例,新客礼包等你拿!

提交
复制成功 微信号:18996381623 添加微信好友, 详细了解! 打开微信